新闻中心

树立“大服务”理念从运营媒体向运营城市进阶——地方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之路

发布时间: 2025-02-07

  (李永: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爱济南客户端总编辑;李雁: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爱济南客户端总编辑助理)

  这是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职责和使命。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地方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具有引领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地方主流媒体以服务为核心,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搭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推出“留言板”“民心桥”等互动栏目★,响应民声、广集民意、汇聚民智。2022年,济南市政协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码上商量”★,该平台实现★“指尖上的协商民主”★,为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议题讨论提供了便捷通道。2023年,济南市政协开展了8个专题“商量”,形成20余份“商量”专报和调研报告★,全年上万名群众参与“商量”线下调研协商和线上讨论互动★,“码上商量★”累计访问量超过300万人次,有效发挥了集中民智、汇聚民意的作用。

  这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十余年的媒体融合★,媒体发展理念从以新闻为核心向以服务为核心转变★,地方主流媒体尝试提供新服务★、培养新动能★、创造新价值,积极向城市服务转型,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媒体服务转型,就是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服务商★。所谓城市服务商,就是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和媒体服务能力,为政府、企业、民众等各方提供服务与连接的平台★。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能够聚合资源、连接受众、参与社会治理以及运营城市的优质平台,这也为地方主流媒体服务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我的长沙★”客户端为例,其深化媒体融合★,积极探索★“城市服务+融媒体★”发展新模式。长沙广电与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联合推出★“我的长沙”客户端及小程序★,围绕医★、学、住★、行★、生、老、病、养等民生领域,聚合市民服务与民生福利★,打造了包括跨域通办、无证明城市、教育入学在内的多个服务应用场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23年2月,“我的长沙★”用户达1061万,服务接入2019项★,对接157个委办局。

  媒体深度融合,既要推动人才★、机制★、技术等方面的内部融合,更要促进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标志的跨业融合,打造更为高效多能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以“大服务★”理念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成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主要赛道之一★。

  这是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地方主流媒体多年深耕本地,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生态★、政策资源、民众诉求等情况十分熟悉,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为提供高品质的城市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方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要深挖本地资源,强化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的深度合作,在新生态中把握自己的定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模式。第33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类一等奖作品——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是江南都市报聚焦营商环境上线的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该平台用户超过1500万,积极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格局,通过新闻发布、开展监督、督促回应、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闭环服务链条,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建强人才队伍,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投射到传媒领域,新质生产力就是基于新技术、新产业、新形态重塑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实现传播全链条技术赋能,增强传播实效★,从而实现传媒产业的全面跃升★。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养相应传媒人才,推动新闻从业者在新兴技术应用环境下释放专业能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地方主流媒体的服务转型进程,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举例来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新闻从业者需要了解并掌握新媒体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做好用户画像,结合用户需求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媒体服务。为此,地方主流媒体可结合行业需求★,与高校开展合作,探索“飞地借脑”“订单式★”★“项目制★”培养计划,培养全媒体专业人才。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建强服务型新媒体平台。地方新闻媒体要想在同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做文章★,有能力做到人无我有★、服务民生★,主动融入当地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2021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都市快报上线了一款新型融媒体平台——橙柿互动客户端★,每日精准服务千万用户★。其中,“橙柿直通车”频道全力为市民办实事、解难题,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地方主流媒体向城市服务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下正是抢抓风口、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从根本上来说,地方主流媒体服务转型的本质是与用户建立强连接,通过搭建平台、内容创新、数智驱动不断进阶发展。新媒体技术应用让地方主流媒体服务转型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位置、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新技术,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传播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注入澎湃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趋势的迫切需要★。

  探索多元产业★,培育文化新业态。《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传媒传统产业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传媒产业进入以数据为基础★、以科技为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结构性调整阶段。随着新技术应用落地,媒体业态也在悄然重塑,“传媒+★”模式蕴含无限可能,跨领域、泛传播的融合型媒体产业层出不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在新的发展要求下,地方主流媒体不能仅限于城市宣传者的身份,还要积极融入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参与者★。培育文化新业态★,要在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加强内容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跨界融合推动资源集约整合★,形成“媒体+服务+产业+资本”的产业生态,着力探索主流媒体多元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上海报业集团为例★,集团各媒体积极向着★“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全案服务运营模式转型,澎湃新闻成立了技术公司★“派生万物”,聚力打造智能传媒新生态;界面财联社则创新垂类金融大模型企业服务新模式★,积极迈向资本市场。

  以数智技术为驱动,打造区域性媒体品牌。近年来★,主流媒体开始布局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全面步入数智化建设新赛道。实践证明★,媒体数智化建设与城市数智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深圳商报于2016年上线读创客户端★,旨在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该客户端深耕经济领域,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不断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技术,为受众提供智慧化、智能化、数据化的专项服务★,入驻企业超20万家,注册用户超170万★。其中★,★“读创企业服务平台”还嵌入多项定制化商业工具和服务功能,助企纾困★,满足企业多元需要★。2022年,读创进军元宇宙领域★,推出“读创元宇宙”数字媒体生态平台,构建起虚实相容的“媒体+企业”数字化空间,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该项目入选了中国报业协会首届报业传媒元宇宙应用大会重点案例。2023年,读创企业服务进一步优化升级★,上线“企业AI营销官”,通过先进的算法技术★,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营销活动★。同时★,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办公场景,激发员工创新活动、提升团队协作及工作效率,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企业间的连接与共生。读创客户端已然成为深圳城市服务企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义在于全面协同,要诀在于谋求关键处、紧要处的突破。当前,一些地方主流媒体树立“大服务★”理念★,以“服务”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牵引力,通过打造媒体融合的新质生产力,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链条,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并进一步带动系统性变革。具体而言,地方主流媒体向城市服务商转型,在信息服务、文化服务之外,树牢互联网思维★,运用融媒技术★、创新方式方法★,在社会治理、数字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转型过程中,最艰难的是理念转变。传统媒体顺应时代要求探索转型发展,就要勇敢跳出“舒适圈”,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媒体转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与受众建立强连接,进而与社会、与政府建立强连接★。媒体向城市服务转型的底层逻辑,就是契合受众的关键需求★,重塑媒体核心价值★。近年来,一些媒体通过建强服务型新媒体平台、创新报道方式和内容形式、打造服务品牌等方式破题转型★,从“运营媒体”向着“运营城市”进阶升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号角,意味着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局部改革走向系统集成式改革。十余年来,主流媒体在体制机制、内容生产、技术应用、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展望未来★,地方主流媒体要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传播力、培育文化新业态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媒体服务转型的进阶发展★。

  拓展技术应用★,培育新质传播力。培育新质传播力★,就要构建起全面掌握核心技术、传播主流价值、优化服务功能的媒体发展格局。新媒体技术应用一头连着内容生产★,一头连着受众触达,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对于媒体提升服务品质起到重要作用。5G、AI、AR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媒体构建“新闻+”模式的产品服务体系。比如★,AI与生俱来具有传播功能,使用场景广阔,对于传媒产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成为培育新质传播力的代表性技术应用★。山东广播电视台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推出的“数字人智能终端★”,是一款可以进行实时互动、专业普及知识的数字人应用工具,使用者可以向终端提出各类问题,数字人会倾听问题★,并实时给予准确的解答★,提供专业、个性化建议。该产品适用于文旅、政务、金融★、传媒★、教育、农业等各个行业,可以实现不同领域、不同服务场景的专业知识覆盖。

  用户可以在该数字平台上直接反映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平台上线个月★,累计收到民意反映4745条,解决实事1819件。同时推出了线下载体——“橙柿互动直通车”,邀请政府部门★、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直奔现场实地考察走访。服务型新媒体平台呈现给用户的是一种可视化、可操作★、可互动的数字产品★。橙柿互动客户端强化用户思维★,优化用户体验,在运营中引入积分制,每日登录★、评论、点赞★、分享等都可获得积分★,用户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抽奖、参加各种活动。客户端每天有福利,每周还有线下活动,持续维持客户端热度,增强用户黏性,市场变现能力更为可观。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1月号,原标题为《以“大服务”为牵引,推进地方媒体系统性变革》。

  以内容创新为抓手★,深耕媒体主责主业。习指出:“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融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已经到了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阶段,主流媒体坚守“内容为王”★,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和内容形态★,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内容创新成为媒体赢得受众★、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在城市更新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全媒体系列访谈节目《城市建设大师说》。该节目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北广电利用主流媒体资源和优势★,为政府职能部门顺利开展工作而量身打造的融媒产品★。《城市建设大师说》从受众需求出发,通过实景沉浸式融媒深度访谈,让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知名设计大师发声★,运用形象、立体★、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增强受众现场体验感,并将城市更新理念根植于受众心中★。该节目在内容表达和创新传播方面同样值得学习借鉴,首先采用电视台播出作为官方背书★,传递城市更新的价值意义,随后将节目视频进行二次制作分发★,在全网广泛传播,强化传播影响力,形成长尾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