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志告诉记者,当天★,游客们听说恭王府演皮影戏,纷纷买门票前来观看,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演播厅里接踵摩肩★,又是拍照片又是录视频★,都被堵河皮影戏精彩的演艺深深地陶醉。
《封神榜》《罗通扫北》《三代四状元》等都是竹坪高腔皮影的经典曲目,这些耳熟能详故事的再配上高腔唱、念、做、打、舞的生动演绎,在乡村往往随着锣鼓点的响起★,群众自发搬起桌椅板凳就聚齐了★。
竹山县高度重视非遗皮影艺术的传承工作★。关爱传承人、培养传承人,让非遗皮影戏后继有人。配备现代化器材设备★,帮助改进传播方式,安排固定排练场所,成立堵河皮影工作室等★,让古老的皮影艺术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指导周承志一行不断创新表演艺术、传播艺术★、创作新剧本,让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宣讲好政策,传递好声音★,为乡村振兴、共同缔造★、文明创建贡献力量★。为他们搭建平台,让非遗皮影戏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走南闯北,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好地传承皮影艺术、传播非遗文化★、传递忠孝节义的传统思想。
周承志是竹坪高腔皮影戏班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以演艺双绝而著称,影人身法轻快灵动,肢节栩栩如生★;男腔高亢,女腔清脆,念白★、唱腔极富地方韵味。
为培养非遗皮影戏传承人,竹坪小学于2022年11月聘请周承志等五位非遗传承人为辅导老师,设立非遗皮影戏工作室,开设皮影戏小课堂★,成立皮影戏兴趣活动小组★,编写了校本教材,确定了“皮影戏进课堂”美术教学目标,申报了课题,让学生赏皮影、学皮影、演皮影,学习皮影戏吹★、鼓、弹、唱★、耍的表演艺术,感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了解皮影制作技艺,让非遗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精粹代代相传★。
最令周承志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他们演出的皮影戏不仅仅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他们还来到北京演出★,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让他们大大露了一回脸,也让他坚定了要把皮影戏演好并把这一国粹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信心。
周承志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了让非遗皮影戏能够为村民过大年营造喜庆氛围,他们一行从进入农历腊月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如今★,他常年活跃在鄂陕边陲的两省四县演出。“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只要我们能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就能赢得观众,让皮影戏很好地传承。”周承志说。
静态展出了《三代四状元》等15本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皮影戏本手抄本和《杨震拒贿》《十星颂》等10本新创作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剧本手稿;展出了人物头饰、服饰★、金銮殿★、文案、动物、禽兽★、祥云★、座椅、兵器等皮影道具;展出了二胡、四弦、边鼓★、惊堂木、喇叭★、镲★、铜锣等皮影演奏乐器★。
周承志说,在当地★,婚嫁、添丁、乔迁、过寿……只要家里有喜事,都会唱皮影助兴。
今年58岁的周承志是竹山县竹坪乡人★,其父亲周衍云是老皮影艺人,从小就接触皮影戏★,耳濡目染★,年深月久。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喜爱皮影,每当父亲演出时,他像跟屁虫似的跑到后台,学习父亲如何耍皮影★,熟记一些唱词。像《三代四状元》《罗通扫北》《薛刚反唐》等经典高腔皮影戏曲目,父亲总是开口便唱,拿起影子就耍,周承志羡慕不已,很想接过父亲手中的皮影在台上耍一番★,但是父亲总是以他年纪小为由,不让他出场。
古老的道具,精彩的演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皮影乾坤”的艺术特色,让中外游客耳目一新★。
他们是受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竹山县文化和旅游局的派遣★,前往北京恭王府参加“世间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馆藏皮影精品展★”活动★。
★“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皮影千变万化★,忠孝节义永不变,这既是民间艺术的魅力,也是它的根基。
据悉★,这支皮影戏服务队曾到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展演民间传统艺术非遗皮影戏★。春节期间,他们将在竹山连演十多场。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1月25日,湖北竹山“堵河皮影话政策”志愿服务队周承志一行,走进《我在竹山过大年——十堰市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演播现场,用竹山高腔表演《巩固脱贫成果促振兴》皮影戏★,深情歌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取得的巨大成就。据悉,《巩固脱贫成果促振兴》皮影戏节目录制后,将会随着村晚示范节目一起★,在春节期间展播,让人们在看村晚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同时★,领略非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让非遗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发芽★、开花,让更多的人爱上皮影戏、传承皮影艺术。
竹山县竹坪乡成立了皮影志愿服务队,指导周承志创作了一批新剧本,《十颗星》《共同缔造美丽新村》《清风颂》《送扶贫》等一批充满时代气息的小剧目相继搬上舞台,在群众中反响强烈★。
他们动态展演了传统皮影戏《文武星》《长生草》《五行会》等。陈中祥、周承志等圆润浑厚的堵河高腔,唱响了北京城恭王府★,唱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文化底蕴,更唱出了保护和传承皮影艺术的精神风貌★,赢得观众连声喝彩。
2015年冬★,周承志结合皮影戏《薛仁贵征东》的曲调自编自导了《颂扶贫》★,用高腔皮影戏的形式演绎了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展示了竹山县脱贫攻坚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果★,获得了观众一致称赞★。
2021年,竹山堵河皮影戏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
近年来,随着传承非遗皮影戏的力度不断加大★,加上周承志的不断创新★,竹坪高腔皮影戏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逐渐成为竹山高腔皮影的代表★,先后在竹山★、十堰、武汉参加演出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那是2024年5月21日★,湖北竹山堵河皮影传人陈中祥★、周承志等一行6位民间艺术家,来到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展演民间传统艺术非遗皮影戏。
让观众在参观静态展览的同时,还通过动态的展演★,从而体味到皮影文化的艺术魅力。
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一日),他们来到竹山县竹坪乡周家湾村,为来自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长龙七区的刘静演唱皮影戏《三代四状元》,庆贺其喜得贵子,祝福身体健康、人财两旺、平安吉祥★;1月12日★,他们为竹坪乡店坪村5组华天兵唱皮影戏《火龙驹》,祝福其儿子平安健康、学业有成★。唱皮影《文武星》★,祝福全家老少身体健康、人财两旺;1月16日,他们深入竹溪县龙坝镇廖家岭5组★,为朱国唱皮影戏《五行会》,恭贺其喜得孙子,祝福全家老少身体健康、平安发财★、人财两旺……
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演出中创新,创造出更多反映时代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这是摆在周承志面前最大的问题★。
终于有一天,父亲和他摆起擂台★,父子俩“当面鼓对面锣”地比了起来★。看着周承志边唱边调动各种道具,表演得像模像样,让父亲周衍云很感动★。此后,周衍云有意栽培他当第四代高腔皮影艺术传人。
竹山县竹坪乡地处秦巴大山深处,民风淳朴★、古拙。古时,因交通闭塞、文化生活的单调,皮影戏自然成了乡民们最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形式传承至今。
2010年9月★,11年前,带着一肚子戏的周衍云去世★,竹山高腔皮影的接力棒正式交给了第四代传人周承志。
★“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一阵铿锵急促、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响起,白色的幕布亮了起来★,剧目名《巩固脱贫成果促振兴》缓缓上升★,高腔皮影戏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