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经济,就是30多个省份的经济、300多个地市的经济★、2000多个县的经济、3万多个乡镇的经济、300多万个建制村和自然村的经济★。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吸引上万名嘉宾参会。图为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展馆内气氛热烈。
此外,中部地区还应着重在农业现代化上作文章,发展高效农业。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记者:当前★,湖南正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您对湖南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近年来,“中部★”越来越热★,★“中部”在国家地理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似乎也越来越高。为什么是中部?中部要如何崛起?湖南在中部崛起中又该如何把握重点?
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都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当前阶段,需要“中部★”能够有更多的担当和作为。只有各部分★、各板块都不断发力★,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要明确一点,四大板块规划的格局是指的现状★,那么未来是什么样子★?目前并没有定论,但是作为研究者★,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
说这些,并不是想削弱大家对中部崛起重要性的印象,而是想强调★,中国经济这几十年来之所以能高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我们有规划,并且能有条不紊地执行规划★。
2003年时,中部仅有两省GDP进入全国前十。但20年后的2023年,各省GDP排名中,中部河南排名第6、湖北排名第7、湖南排名第9,安徽也排到第11名,距挤入前十,仅一步之遥★。
记者:从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算起★,迄今有20年了,你对这20年中部发展有怎样的观察★?
所以,中部发展起来,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就更能事半功倍★。就跟下棋一样★,关键处落子,往往能盘活整个局★。
建议湖南进一步发挥“过渡带和交汇处★”区位优势★、“大枢纽★”交通优势★,打造更大范围的环洞庭湖沿岸城市群生态经济区,与长株潭都市圈一起★,带动全省其他地区发展。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部是一个地理概念,只是全国的一个区域,所以,当我们观察中部时★,就不能只看中部。
在区位上★,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发达,是沟通东西南北的国家级“立交桥”。在交通物流成为经济重要枢纽型产业的时代,中部地区居中的区位优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区域经济很重要,它是中国模式的核心★,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形成政府深度主导的混合型市场经济模式。
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多月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而就在上个月★,习在重庆调研期间,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然,湖南未来也不仅是交通枢纽,也可考虑金融枢纽★,我注意到★,湖南不久前举行了湖南省省级政府引导基金生态大会,可以用更多的金融活水来助力科技和产业发展★。
可以说过去20年,中部“脊梁”已逐渐挺起来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部于全国的价值地位正日益提升。
我认为★,中部崛起的突破点,就在科技创新上。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别是在一些“卡脖子”问题上,要坚定不移发挥新型制优势。二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解决科技研发和应用“两张皮”的问题。三是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在产业上,当前中部地区产业优势明显,既有轻工业、也有重工业,在部分产业上已经形成比较优势★,同时文化底蕴深厚,科教资源丰厚,人才潜力很大。
全世界的区域协调发展★,都有一个基本逻辑★,叫★“抓两头、促中间”。所谓“抓两头”,就是指抓重点发展区域和特殊发展区域;★“促中间★”★,是指带动中间地带的区域,在“推和拉”的作用下★,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地理学上有“两集中一分区★”的说法★。即经济活动向“点(城市)★、线(交通线)★、面(耕地)”集中★,向平原★、盆地集中;基层根据工业★、农业等功能在县(市)一级分区★,中层在市、都市圈一级实行一体化,高层根据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四大板块分区。其中★,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都来自基层和中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区域协调不断优化的同时,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4大板块为基础★,“以点带面”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过去20年,虽然有中部崛起的规划,但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所受到的关注度还是相对高一些。
今年3月20日,习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前几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
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等制约★,所以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基本盘”。而目前中部六省所在的区域,正好是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的过渡带和衔接处★,也是最要紧的地方。
记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你还提到过“抓两头、促中间”★,这两句话如何理解?
▲5月31日上午★,中部地区现代石化产业链招商推介会在长沙举行。(图源★:岳阳日报)
此外,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比重最高的地区★,中部的农业现代化直接关乎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湖南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建议用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用更多的良田良种良技★,实现高效农业。
记者:万象更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对于中国未来的区域经济格局,你是否有过前瞻?
我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过★,其实湖南有内力★、有内功,就像《天龙八部》里面的段誉。湖南经济实力位列全国第9位,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形成且极具竞争力★;“湖南交通大枢纽”战略的实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效显著。
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在长沙举行★。
但中部地区的重要性从未被忽视★,20年间★,一系列整体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举措的出台,中部地区崛起有了实质性推进。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郑州、武汉被明确支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此外★,合肥、太原★、长沙、南昌等地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其实是在同步进行的★,或许是因为湖南在中部,所以更关注中部崛起★。
作为区域经济的长期观察者★、研究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是较早关注★“中部★”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22年前,其在《中部地区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的课题报告中,就对“中部崛起★”进行过前瞻性思考★。
第13届中部博览会开幕之际★,记者与刘勇研究员进行了一次从全国视野出发的区域经济问题探讨,回眸★“中部崛起”20年来的成长轨迹★,眺望未来中国经济里的★“中部能量”。
我认为,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会呈现三级台阶形态★,基本与中国地理上的三级阶梯重叠。第一台阶是青藏高原★;以大兴安岭、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的西部地区就是第二台阶★;东部地区是第三台阶★。
目前,中部地区县域数目多、人口集中,有着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及长株潭都市圈等,这些都是中部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