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舆评-观点中国_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25-01-28

  十八大新词:★“顶层推动”、★“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美丽中国”、★“生态产品★”★、★“五位一体”、两个★“翻一番★”★、★“全口径预算决算”、“服务型★”政党、★“海洋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网民的高度关注表现出公众对于十八大之后中国执政的热切期望★,同时也起到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

  媒体通过互动、向手机客户端推送消息和多语种报道的形式,使十八大新闻覆盖到整个舆论场,为十八大与公众之间搭建起畅通的桥梁★。

  韩国《》认为,中国“未来要走的道路★”是在坚持领导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同时,通过在经济上转变增长模式,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评论文章★,认为新一届领导人将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低调务实的态度来治党治国,中国未来“一定有一番新气象★”★。日本《产经新闻》说★,十八大报告强调经济高速发展,表现出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环境、根除腐败、维护稳定团结的决心★。

  根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舆情监测,“人民利益第一”、★“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公开透明”★、“反腐败”、“政治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海洋权益”★、“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成为网民关注度最高的TOP10关键词★。

  这些词汇的高频率出现代表着中国决策和部署的重点和决心。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表示,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展望中国的未来走向,贯彻大会的重要精神,可以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并激励自己和昭告天下,就是★:新征程上再进发★。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博士表示,网民围绕十八大的报告内容进行讨论★,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意见建议★,网络已经成为距离十八大会场最近的窗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不仅是党中央和党代表关注的重要议题,也吸引了无数网民参加讨论,十八大的会场和网络空间形成了积极的、良性的互动★。

  报名采访此次党代会的国内外记者达到创纪录的2732名,其中1704名是境外记者。外国媒体记者对此次大会主办方为媒体记者提供的新闻服务表示赞赏,普遍认为此次大会为他们的新闻采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互联网为每个民众直接★、平等的获悉资讯★、展开讨论提供了便捷★、低门槛的渠道★,为每个民众创造了置身十八大的现场感,将官民的互动融合推到了新的高度。

  34个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向媒体开放。境内外记者旁听并参与到提问环节★。7天会期,十八大新闻中心还组织了数十场集体采访,主题涵盖了创新驱动、银行业改革★、民生建设、党的理论创新等各个领域。

  中央编译局杨雪冬教授认为★:诸多新概念、新表述★、新提法的提出向全国和世界展现了中国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领导人口最多的执政党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构想、迎接挑战的坚定决心以及完成使命的扎实举措。

  十八大新闻中心为外国媒体记者提供了非常周到的服务★,得到各家媒体的赞扬。同时,会议给外媒记者很多提问的机会★,其中澳大利亚女记者安迪因为得到多次提问机会而被网友戏称为★“提问姐”★。

  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以来★,国内外舆论对此持续高度关注。期间共举办八场中外记者会,有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会议,而参与报道这次大会的中外记者人数有2732人★,其中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1704人,相比5年前采访时的境外记者人数大幅增加。参与报道大会的记者人数超过代表人数,境外记者人数超过境内记者人数。

  由于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中国政治的未来走向对世界上其他相关国家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说,新一代领导人将面临三大挑战:把增速减缓的经济重新拉回复苏轨道;处理好与日本等邻国的领土争端★;满足新兴中产阶级和数百万农民工想要过上更幸福生活的需求。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领导人肩负的责任不仅关系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认识到这一点★,能给予他们勇敢、果断、明智行事的力量。

  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带来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将支持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合作,鼓励更多外国投资进入中国★。罗杰斯认为,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称★,全世界都公认中国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然而中国仍保持着“清醒”头脑。哥伦比亚第一大报纸《时代报》在报道十八大开幕时指出,大会的开幕伴随着“浓郁的改革气息”。 就连巴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圣保罗报》也注意到,十八大报告实际上★“是一份执政党为兑现承诺发出的改革攻坚令★”。 《俄罗斯报》政治观察员奥夫钦尼科夫表示,十八大是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他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对于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称:“我对十八大的新闻服务总体上感到满意★,新闻中心给我们的采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十八大不仅给我们也给世界提供了了解中国和中国的绝好机会”。乌克兰《明镜周报》记者也感到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他说:★“新闻发布会★、联合采访★、媒体开放日★、参观采访……新闻中心为我们的采访工作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

  外国媒体主要关注的是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走向以及中国的发展将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十八大会议的内容,外国媒体纷纷给予肯定和赞扬。主要包括四种声音★:

  全国主要网站均大篇幅、多角度报道十八大盛况★,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及时、准确★、突出报道会议内容★。十八大召开当日,截止15时,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十八大开幕式报道总浏览量超过5★.5亿次★,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开幕式视频直播同时在线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政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新的的决心和智慧,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制定改革规划★,需要将政治文明的目标具体化★,需要有推进计划步骤和时间表。只有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说的“四只拦路虎”才能够被降服,公共权力才可能更加规范和廉洁★,市场经济和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十八大的宏伟蓝图、广大党员和社会大众的期望才更有条件实现★。

  十八大吸引了世界目光★,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十八大★。法国第一大日报《费加罗报》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报道了十八大开幕式★,法国《世界报》网站还报道了十八大报告要点★。新加坡《联合早报》在网站首页用红色粗体标题醒目报道十八大开幕消息★,并特设了报道专题★。英国《金融时报》、美国《》《洛杉矶时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网站★,滚动播发消息★,或将相关报道置于网页显著位置,显示出对十八大的高度关注。

  《瑞典日报》报道称★,十年来★,提出的和谐社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未来十年,中国新一代领导层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中国新闻战线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反映了不少中国基层的生产生活状况。如果外媒记者也在中国“走转改”一番,相信外媒对中国的评价会更客观,外媒记者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会更少。

  同时★,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在直播页开设★“十八大★”“边聊边看”等板块与微博专区★,供网民观看直播时进行互动交流★。中国电信手机报《新闻早晚报》《天翼快讯》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报还开设了《十八大进行时》《十八大快讯》等特刊★,及时向手机用户推送开幕式快讯★,覆盖6200万手机用户★。

  欧美媒体和亚洲媒体都纷纷肯定了中国十年以来的执政成果★,并且相信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发展道路会以改革和民生为主要理念★,越来越好。

  开放和自信★,我想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更加自信,所以更加开放,反过来★,因为开放了,也让代表们面对世界媒体的聚焦更加自信,从而能够平实、客观★、准确的传递执政党的理念。我的一个感受是★,不论是在会场还是在驻地★,跟代表约采访还是比较顺畅的★,而那种不期而遇的采访更加好办★,不管是基层代表★,还是各级官员,跟记者走碰了头★,把采访机递过去★,基本上都能够欣然接受。7天会期里★,我差不多用这种方法采访了40多位代表。

  只有开放的舆论环境,媒体和公众才能很好的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习的话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舆论环境将越来越开放透明★。

   只有开放的舆论环境,媒体和公众才能很好的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习的话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舆论环境将越来越开放透明★。重视舆论重视沟通,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加自信。而正如评论所称★,只有更加开放和更加自信,中国才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世界,面对世界看待中国的声音和态度。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气度和自信★!

  网民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形式积极参与十八大。网民数量的增加,为公众随时随地多媒体的形式接触十八大信息,开展互动讨论提供了普及化的渠道,创造了会场外的十八大网络空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为2.1亿,手机网民数只有5040万。而到了今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目前,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上网网民数,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人民网、新华网等全国性新闻网站纷纷开设寄语★、留言★、投票等互动页面★,收集民声。多项调查显示★,民主政治、反腐倡廉、社会民生等话题最为网友青睐★,这透露出网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感知判断,对国家和个人未来的期待。网民主要关注民生类话题,参与度堪称党代会历史最强。

  高频热词:人民(1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2次) 、和谐(20次) 、生态文明(11次)★、改革开放(11次) 、社会建设(8次) 、小康社会(11次) ★、腐败•反腐败(9次) ★、科学发展(观)(19次)★。

  重视舆论重视沟通,表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加自信。而正如评论所称,只有更加开放和更加自信★,中国才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世界,面对世界看待中国的声音和态度★。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气度和自信!

  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困难也是复杂艰巨★,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进行自我革新,才能使民心更牢更稳。而话语表达的改革,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习的讲话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清新朴实的语言所具有的力量,而从社会舆论的反响中★,我们也能看到话语有效互动带来的正面效应。

  十八大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过美国大选选出的新一任总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习在新一届中央与记者见面会上称赞各位记者朋友★“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并指出:★“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希望你们今后要继续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作出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