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4(第九届)党媒网站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1-23

  由人民网携手国内高校共同发起的“青苹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论坛上举行了启动仪式。

  党媒网站发展论坛自2016年开始举办★,是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党媒新媒体发展的权威性、专业性的研讨交流活动,已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加强党媒网站间交流合作,推动全国党媒网站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高端平台★。

  在★“媒体创新应用展示”环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徐进★,新华网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肖阳,四川日报新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四川在线总编辑赖永强,京报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军华分别对所在媒体的技术革新与创新应用做了精彩展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赛事8K高清直播★、新华网虚拟数字人“筱竹★”★、四川日报★“AI早晚报★”、北京日报★“AR魔法报纸★”等媒体创新应用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本环节由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曼叶平主持并点评★。

  在论坛上★,人民网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发布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2024)》。人民网研究院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解析媒体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要求。基于典型案例研究,对新质生产力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媒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各级媒体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进一步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人民网主办★,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战线》杂志社协办,人民网研究院承办。

  格桑达瓦在致辞中指出★,实践反复证明,谁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谁就能赢得竞争主动权。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共融互通★,加速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要积极拥抱运用新技术★,拓展应用场景,丰富工作手段,不断提升全媒传播实效★。

  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中央及地方媒体的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互联网平台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100余人★。

  在★“地方国际传播发展篇章”,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看看新闻网总编辑陶秋石★,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副总编辑欧阳妍★,贵州日报报刊社国际传播中心主任许邵庭,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立山★,科大讯飞智慧传媒产品线总监邵青,分别就内容创新、渠道建设、文化传播★、技术赋能等方面的国际传播经验与成果进行了精彩展示★。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打通“地方-中国-全球”逻辑链,以冒热气、带露珠的地方故事为契机★,以★“文化+国际化表达★”的差异化设置,覆盖广泛兴趣群体★,将麦克风交给更多主体,打造系列品牌活动★,协同共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展现出国家对外传播的新生力量。本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钟新主持并点评。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2024(第九届)党媒网站发展论坛今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初心报告厅举行★,主题为★“新质+新制 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格桑达瓦出席论坛并致辞。

  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篇章★”,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主任苏怡,人民日报总编室文化版副主编智春丽,央视网平台内容产品部副总监★、央博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亮★,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副主任闫国君★,分别讲述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Z 世代 中国风”栏目《古建新生》融合报道、★“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数字中轴”北京中轴线申遗等文博爆款后的故事★。嘉宾们表示★,在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下,文化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VR、AR等新技术应用到文化传播过程中,打造文物传播新模式,能够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讲给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在★“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篇章”的“总编辑时间”环节,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董时★,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华声在线新闻网站总编辑刘建光★,分别作主旨发言★,介绍了各自媒体的实践与探索★。董时表示★,要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再出发,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整合全团资源★,守正创新,奋力打造国际化新型青年主流媒体。吴庆才表示,中新网秉持“新质思维★”推进融合发展,致力通过平台再造、内容提质、技术增效、品牌赋能向新型主流媒体全面转型。刘建光表示★,华声在线积极从新技术、新模式中谋出路★、找方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在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为主题的对话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郭士飞,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负责人杨成,北京天桥演艺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负责人陈莉★,从博物馆、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角度★,分享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让文物说话,讲好何以中国的故事。嘉宾们表示★,文物、节日等文化符号,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年轻人喜欢通过沉浸式观展等新形式了解传统文化,这也是传统文化魅力的新体现。本环节主持嘉宾、《新闻战线》总编辑赵永平认为★,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到有意义、也有意思★,而且要创新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让中华文明有感★、有道,在国际舆论场中引起共情共鸣★。